8栋多层建筑,方方正正,错落有致,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总投资8亿元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雄姿已显,即将竣工。
作为这一重大工程的中标方,中国建筑实现了雄安效率:4天完成3100吨基础钢筋安装,5天完成建设现场临建布置,7天完成12万立方米土方开挖,10天完成35500立方米基础混凝土浇筑,20天完成5万米焊缝焊接作业,25天完成12200吨钢构件安装,1000小时所有钢结构单体全面封顶……
“这么高的效率并不是普通企业能做到的。”某央企项目经理杨斌告诉记者,雄安新区前期建设重点在基础设施,而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保质保量按期完工,目前的主力还是央企。
高标准高质量,就设定了雄安重大工程建设领域的高门槛。“普通企业想在雄安接重大工程,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杨斌说。
此言不虚。公开信息显示,一年来,雄安新区共有30多个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从中标结果看,央企囊括了绝大部分。
如总投资335亿元的京雄城际铁路,由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承建;雄安新区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的5个标段中,中国建筑联合体、中国铁建联合体、中国交建联合体、中囯中铁联合体就中标了4个;总投资近12亿元的10万亩苗景兼用林建设项目,多数标段也是被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央企组建的联合体拿下。
杨斌认为,竞标大型基建项目时,建筑类央企在资质、融资及运作经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央企牵头主导,联合相关专业企业共同建设,可能是雄安新区基建的主要路径之一。
据了解,下一步,雄安新区将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这些领域依旧是建筑类央企的传统优势市场,如地下管廊设施、交通及水电气的灾害防护系统、地面道路、房建基建和绿化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