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中国环保工程技术产业网
电话:010-53369829 传真:010-53369829 邮箱:zghbgcjscyw@163.com
联系人:宋主任 |
|
法律法规
|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
|
突飞猛进难抵朝阳之困 中国环保工程技术产业网 |
点击次数:1347次 发布日期:2016/6/25 14:19:20 |
过去10年,是我国新能源从“初出茅庐”到茁壮成长、领先世界的十年。截至2015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全球的1/4,达到世界第一。这是令世界瞩目、令中国新能源开拓者引为自豪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新能源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诚如光伏正面临着诸多行业痛脚。
突飞猛进难抵朝阳之困 光伏面临多重博弈 光伏发电系统,即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两种:一种是集中式,如大型地面光伏发电系统;另一种是分布式,如工商企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民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318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其中,光伏电站为3712万千瓦,分布式为606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392亿千瓦时。 政策方面,2016年6月,国家能源局下发了《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鼓励建立招标、优选等竞争性方式配置光伏电站项目的机制,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上网电价下降。《通知》指出,2016年下达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810万千瓦。随着政策面逐步明朗,以及新增光伏规模的不断扩大,太阳能光伏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对于布局光伏产品生产、光伏发电系统以及封装组件设备等环节的公司将率先受益。 规模有望稳中有升 同样乐观的情绪源自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2016年新增光伏电站的规模指标为1810万千瓦,其中普通光伏电站项目1260万千瓦,光伏领跑技术基地规模550万千瓦。 《通知》指出,2016年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810万千瓦。这一总量的分配为普通光伏电站新增建设规模和光伏领跑技术基地规模两部分,尚未包含今年光伏产业扶贫指标。《通知》提到,全国光伏扶贫建设规模另行下达,这无疑给市场留下了不小的遐想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3月,国家能源局下发1780万千瓦新增光伏装机指标,后又于9月追加了530万千瓦,主要用于支持光伏电站建设条件优越、已下达建设计划完成情况好以及积极创新发展方式的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等地区建设光伏电站,再加上山西大同10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计划,2015年的最终新增光伏装机目标为2410万千瓦。 根据《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光伏扶贫工程总规模要达到1500万千瓦,平均算来,每年新增光伏扶贫项目规模将在300万千瓦左右。鉴于当前扶贫工作的紧迫性,有分析认为,今年的光伏总规模有望超过500万千瓦。这就意味着,若加上光伏扶贫指标,2016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2300万千瓦以上。 管控光伏电站质量隐忧 但提起中国光伏,无论是光伏组件等制造业,还是光伏电站应用端,庞大的数据之外总会加上质量的问号,这似乎成了中国制造的一项通病。光伏行业协会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建成的电站里大概1/3左右质量不合格。 “光伏电站更多的问题出现在组件质量上。”业内人士朱伟钢介绍说。来自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事实。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对国内32个省市、容量3.3GW的425个包括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所用设备检测发现,光伏组件主要存在热斑、隐裂、功率衰减等问题。425座太阳能电站中,30%建成3年以上的电站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问题;由于组件的质量问题,有些建成3年的电站设备衰减率甚至高达68%。如果组件一年衰减超过5%,照此速度,5年后这个电站就将报废。 朱伟钢强调,组件质量不仅源于厂家,还有可能是不规范的施工而导致的。“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EPC企业来说,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安装过程、方式方法往往会造成光伏组件热斑、隐裂、人为破损等质量问题大面积出现,最终影响光伏电站的高质稳定运行。”朱伟钢介绍。在他看来,光伏电站质量问题是行业急需重视的问题,不仅在于高收益回报,还在于行业“融资难”的破解,更在于未来常规能源的担当。 仍存多重掣肘因素 同样的担忧,来自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光伏装机“双轮”之一的分布式光伏。据公开资料,201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5.13GW,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13.74GW,占比91%。这令光伏装机的另一大阵营——分布式光伏装机备感尴尬。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其他国家与地区配额制是在电力市场化的基础上,由政府制定配额,供电企业或发电企业作为承担主体,而不是仅仅对各级政府进行责任分配。其次,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保证了在这些国家可再生能源配额可被交易,更有利于资源配置,增强了配额制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再次,即便政府制定了大规模的分布式光伏配额,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也还需要各级政府额外提供优惠政策与补助,假若这部分资金来源无法明确,也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传导。因此,中国目前的配额制,无论从制定、运作机制、考核机制上都还无法体现市场的作用。 此外,中国现阶段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存在雾霾,也是光伏发电难以回避的负面因素。中国分布式光伏应该在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广,有益于解决光伏消纳问题,优化这些地区的能源结构,长期则有利于环境保护与大气污染控制。然而现阶段较差的大气质量会对光伏发电造成很明显的负面影响。可见,严重的雾霾天气也是分布式光伏经济性的一大“拦路虎”。而中国光伏的艳阳天何时到来?时至今日,仍是一个未解命题。 文章链接:中国环保在线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08058.html |
|
【打印此页】 【关闭】 |
|